Google
 

音樂分享 - 「君がいるから」by 江口一聲

顯示具有 061's STY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61's STY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This blog will not update anymore in the further day

as title ...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轉貼] 張三丰 - 生命的覺者

原文 蝴蝶谷半仙 - 張三丰 - 生命的覺者

◆ 問診 ◆

   吳乙峰的紀錄片作品〈生命〉,以三年的時間,深刻地觀察九二一大地震後的災民家屬,在失去父母、兒女、兄弟、朋友之後,經過痛苦與哀傷,重新出發,展現了屬於「人」的強大生命力。

  「能經天磨方鐵漢」,愈能從石縫中蹦出的小草,愈能展現生命的韌性。能從大災難中重新站起來,當然是令人感動的生命力;若將生命力推到極致,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命中沒有任何執著與禁錮,內觀而能覺察,只要情緒上有衝突,肉體上有病痛,必是信念、思維或行為需要另闢蹊徑的時刻。或放下執著,或尋覓新法,愈能身心自在,在娑婆世界中,就愈能身心安頓。

  武當派祖師爺張三丰,就是「生命達人」,將「人生」遊戲玩得自由自在。張三丰是覺者,覺者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情緒來時能內省衝突所在;覺者不是沒有病痛,而是病痛來時能內觀矛盾來由,因而活出自己喜悅的人生

  張三丰是「情緒遊戲大師」,他不是一顆可以被外境情緒等力量,硬扭成臘腸狗、大章魚而無力反抗的氣球,他是一顆「QQ彈力球」,可以將能量隨時釋放。俞岱巖遭大力金剛指傷成癱瘓,張三丰滿腔悲憤,卻未將憤怒的力量拿來砸盤子、踢小狗、扁出氣娃娃,當然更不會以負面力量來攻擊他人,而是真正的「化悲憤為力量」,將這股憤懣之力加以導引,創造出「倚天屠龍二十四字」絕頂書法武功。面對張翠山夫妻自盡,張無忌又中了玄冥神掌,哀慟逾恆的張三丰可不會因為「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套鬼話,逼迫自己「節哀順變」壓制悲傷,一代大師老淚縱橫,真情流露:「我活到一百歲有什麼用?武當派名震天下又有什麼用?」將哀傷能量適時釋放。

  面對生命中的種種事件,更可發現「生命達人」的強韌生命力,一但違心逆心,生命馬上轉彎,比《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中的小老鼠還要靈活。少年時的張三丰,原本要到郭靖的公司當個小職員,在聽到鄉間夫婦說「男兒當自強」之後,馬上自行創業,辦一家規模更大的「武當武學公司」。張翠山甘冒武林大不韙,娶天鷹教教主之女殷素素為妻,張三丰告訴他「選人不選黨」:「正派弟子倘若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閉關苦修後,原本想以太極拳與太極劍彰之「武林史記」,被剛相拳傷嘔血,馬上想起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執著,認為何必留個虛名,讓後代學生痛苦背誦?武當派、太極拳存不存、傳不傳又有什麼關係?「武當金孫」宋青書誤行歹路,死在他面前,那也不打緊,換人繼承,武當派總能活下去。每經過一個事件,就讓張三丰更加氣量恢弘;每遭遇一次挫折,就讓張三丰更加心胸寬容。人生的氣度與彈性,在歲月中愈磨愈完美。

◆ 徵狀 ◆

  在生命的無常變動中,張三丰以靈活應萬變,將人生的無限可能性展現得「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心靈如此豐盈,大概連小感冒都難得,大限來時,也能無疾而終。

◆ 處方 ◆

  我們可以從張三丰身上學到「心靈處方箋」,除了學習晨間太極拳,也需多多內觀自我、檢視信念,隨時調整自己,保持在靈活飽滿的狀態。當正面能量遠遠多於負面能量,人生自當常住「恩寵狀態」之中。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道3] 啟發我們的思想的好文章

跟大家分享。

人間歷史 讓遠在天邊的,近在眼前

061:「這個部落格,內容非常棒,從古時故事,啟發我們的思想。」


蝴蝶谷半仙 王二指
http://jinyong.ylib.com.tw/works/v1.0/works/butterfly.asp

061:「這位半仙在現今社會中的職業是位醫生,他以醫生看病的角度,問診金庸筆下角色的個性,說其徵狀,並開以處方,戒慎我們勿同而犯之或代其找出解決之道。」



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向微軟說不!——反對 Microsoft Office文件格式成為ISO標準

本人基於下列理由,請求 ISO 的國家成員對 ISO DIS 29500(Office OpenXML 或 OOXML 格式)投以「反對」的一票:

  1. 現時已有一個稱為 Open Document Format (ODF) 之 ISO26300 文件格式標準。設立雙重標準會令業界、政府及各國公民增添運作成本、疑慮及困惑
  2. 現時並無證明已有可執行 OOXML 格式的軟體︰Microsoft Office 2007 只能儲存特別版本的 OOXML 格式,而這種特別格式並不符合原有的OOXML 規格;
  3. OOXML 之規格文件中欠缺了重要的資訊,例如如何實作標準中的 autoSpaceLikeWord95 或 useWord97LineBreakRules;
  4. 動議標準提出的範例之中,竟有超過百分之十並非有效的 XML;
  5. 該標準並沒有保證任何人均可以在不用支付微軟的專利特許費用,及免被微軟作專利侵權索償下,編寫一個完全或部分實作 OOXML 的軟體;
  6. 動議中的標準,正正與其他ISO標準有相互衝突的地方,如ISO8601(表示日期及時間之格式),ISO 639(為語言訂定的語言代碼)或 ISO/IEC 10118-3(加密雜湊函數);
  7. 該標準在試算表(Spredsheet)檔案格式中有一個嚴重錯誤,令軟體無法輸入任何1900年之前的日期。同樣的錯誤除了影響OOXML 規格,並同時影響以下的軟體的版本:包括 Microsoft Excel 2000、XP、2003、2007;
  8. 該項動議中的標準只由微軟單方面設立,並沒有諮商所有與文件格式標準有關的利益團體(包括生產商、賣家、買家、使用者及管理者)之經驗及專業意見。
若您也跟我一樣反對M$出於商業利益而巧言偽設的標準,請到 http://www.noooxml.org/petition-hant 填寫您的英文姓名與email,表達您的反對的立場。
(填寫後,系統會寄發確認信件到您的信箱中,請開啟信中的鏈結,完成整個簽署程序)
我是第 76061 位簽署人。(嘿嘿嘿,剛好是 七萬六千061 號哦~)

First name: Easy
Last name: Lin
City: Taipei
Country: Taiwan
Your comments:
We need only 1 standard. Just make it simple and free.



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真=近道 [知道 2]

前天我遇到一對母女,小妹妹的年紀應該是在讀幼稚園,小妹妹正在哭。

媽媽很生氣的斥責說:「我回家把你的衣物收一收 ,妳搬去xxx 家住好了,不要當我們家的孩子了。」

小孩是邊哭邊搖頭,看著媽媽祈憐得說:「不要~~~」

那對母女 針對那個媽媽 我想到2句話
1. 不知道是您比較懂事? 還是孩子比較懂事?
2. 您是在處理這件事? 還是在處理您的情緒?

大家怎麼看待一件事? 是用情緒在反應處理? 還是會動腦想想看該怎麼說? 怎麼做? 比較好?

個性或者說是自我,是從一出生開始,就跟隨著我長大的,一個人也許想不出解決事情的辨法,但多半能夠對事物有此感覺,而這份感覺,就是自我的反應。

有個詞叫 偏見 ,所謂偏見多半是指 某人僅以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而不願意聽別人說的話。 這不原意聽別人的話,可以放大解釋為 等同不願意去了解事物的真相 ,當你不了解事物的真相時,你能夠找出真正的原因? 想出正確的解決辨法嗎?

自我 的因,多半會結成 偏見 的果,少一點自我,多一點事實,有助我們看清楚事物。

事實 可以說是 真,越真時,就越接近事實,就越能想出正確的對應辨法,也就更合於 道 。

少自我、多觀察、多思考,不用理會什麼道不道的,只要 求真 就好了,真+思考 = 近道。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轉貼] 曾仕強教授-易經與人生

羽廷易理學院 裏有 曾仕強教授-易經與人生 的逐字講可供稿下載哦

gorikoching:《易經》是一本人人皆知卻又深奧莫測的古老經典,臺灣學者曾仕強教授認為《易經》是中 國哲學思想的源頭,看懂了《易經》也就看懂了人生,如何才能看懂《易經》呢?曾仕強教 授又是怎樣開始學習《易經》的呢?


易經與人生 第一段


易經與人生 第二段


易經與人生 第三段


易經與人生 第四段


2007/10/06 曾仕強教授 決策大智慧 精采片段


自閉? 日本公益廣告


很棒的一個日本公益廣告

我想看了的人都會學到,別再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物了,多學著去了解每一件事物的原由並接受與尊重吧。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YouTube秀台灣 影片


Sugarcane Railway。糖鐵舊跡2006/7影像紀錄《YouTube秀台灣 完整影片》
Roger631021:「★看著糖鐵舊軌跡在視線中延伸,漸漸消失於遠方,欣賞其散發出的強烈舊化感與日落昏黃 般的氣氛!短短一部片的時間是不夠述完所有的片段與故事,用簡單靜態方式來紀錄這被乎 略的台灣之美。
★The memory for T.S.C.-passenger railway carriage is also the mutual life firsthand experiences to many people; not only to Taiwan Sugar employees, to those sugarcane growers, but also to many local residents.
★T.S.C. train passing through the time and the distances, it connects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it connects our different memories and fun to Sugarcane Railroads, it connects the different humanities, cultures, and always giving us the same warmness and home town feeling」


更多Roger製作的影片 Roger的頻道 Roger的blog

更多秀台灣的影片 「YouTube秀台灣」短片比賽


CKS memorial Hall 中正紀念堂 _陸軍儀隊換班交接表演


台灣讚啦!!一起秀台灣!


2007保生文化祭(大龍峒保安宮)-YouTube秀台灣完整影片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做為一個學生,最重要的事是學習?!

做為一個學生,最重要的事是學習?!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讓老師知道自己的問題,不然老師怎麼幫助學生? 大家多半不是天才,在學習的內容上,都不是看了就懂了的。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轉貼]天地禪院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麼啦?」老和尚問。

「寫不好。」

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

「我就是覺得不好。」小和尚繼續哭:「我是完美主義者,一點都不能錯。」

「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都不錯呢?」
 

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反而是不完美了。」

潔癖

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

又照照鏡子,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又一遍

「你這是在幹麼啊?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老和尚問。

「我有潔癖!」小和尚說:「我容不得一點髒,您沒發現嗎?每個施主走後,我都把他坐過的椅子擦一遍。」

「這叫潔癖嗎?」師父笑笑:「你嫌天髒、嫌地髒、嫌人髒,外表雖然乾淨,內心反而有病,是不潔淨了。」

化緣

小和尚要去化緣,特別挑了一件破舊的衣服穿。

「為什麼挑這件?」師父問。

「您不是說不必在乎表面嗎?」小和尚有點不服氣:「所以我找件破舊的衣服。而且這樣施主們?~會同情,才會多給錢。」

「你是去化緣,還是去乞討?」師父瞪了眼睛:「你是希望人們看你可憐,供養你?
還是希望人們看你有為,透過你度化千萬人?」

撐著不死 與 好好活著

大熱天,禪院裡的花被曬萎了。

「天哪,快澆點水吧!」

小和尚喊著,接著去提了桶水來。

「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一點再澆。」

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霉乾菜」的樣子,「不早澆……」小和尚咕咕噥噥地說:「一定已經死透了,怎麼澆也活不了了。」

「少囉嗦!澆!」老和尚指示。

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意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兒,撐著不死。」

「胡說!」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

「這有什麼不同呢?」小和尚低著頭。

「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

晚課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問:「怎麼樣?想通了嗎?」

「沒有。」小和尚還低著頭。

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

「得一天壽命,就要好好過一天,那些活著的時候天天為了怕死而拜佛燒香,希望死後能成佛的,絕對成不了佛。」

不過一碗飯

有一天,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您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

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

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卻沒動。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

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

另一個留在公司裡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已經成為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

「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巴著公司?所以辭職。」

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什麼沒聽師父的話呢?」

「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只要想
『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什麼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隔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然後,揮揮手….

天地禪院

後來,老和尚圓寂了,小和尚成為住持。

他總是穿得整整齊齊,拿著醫療箱,到最髒亂貧困的地區,為那裡的病人洗膿、換藥
然後髒兮兮地回山門。

他也總是親自去化緣?但是左手化來的錢,右手就濟助了可憐人。他很少待在禪院,禪院也不曾擴建,但是他的信眾愈來愈多,大家跟著他上山、下海,到最偏遠的山村和漁港。

「師父在世的時候,教導我什麼叫完美,完美就是求這世界完美。

師父也告訴我什麼是潔癖,潔癖就是幫助每個不潔的人,使他潔淨師父還開示我,什麼是化緣,化緣就是使人們的手能牽手,彼此幫助,使眾生結善緣」

小和尚說:「至於什麼是禪院,禪院不見得要在山林,而應該在人間。南北西東,皆是我弘法的所在;天地之間,就是我的禪院。」

[轉貼]道教生活態度對現代人的啟迪

道教文化資料庫 http://www.taoism.org.hk/


道教生活態度對現代人的啟迪
執筆:尹志華


道 教 以 「 重 人 貴 生 」 為 重 要 特 徵 , 不 主 張 人 們 離 棄 社 會 生 活 而 修 道 。 道 教 中 人 始 終 認 為 , 「 仙 道 」 不 離 「 人 道 」 , 「 全 人 道 」 是 「 修 仙 道 」 的 基 礎 。 只 有 很 好 地 履 行 做 人 的 社 會 職 責 , 成 為 一 個 對 社 會 有 用 的 人 , 一 個 道 德 高 尚 的 人 , 才 談 得 上 修 仙 證 道 。 信 奉 道 教 , 重 要 的 是 將 道 教 的 精 神 、 道 教 的 智 慧 貫 徹 到 生 活 之 中 , 在 社 會 生 活 中 修 道 、 行 道 、 悟 道 。 古 云 : 「 不 離 日 用 常 行 內 , 直 到 先 天 未 畫 前 」 , 就 是 說 要 即 世 間 而 超 世 間 , 不 離 生 活 而 又 昇 華 生 活 。 立 足 於 生 活 , 圓 融 於 生 活 , 服 務 社 會 , 利 益 人 群 , 這 既 是 道 教 的 優 良 傳 統 , 也 是 道 教 文 化 在 現 代 社 會 中 發 揮 積 極 作 用 的 根 本 途 徑 。 那 麼 , 道 教 對 於 生 活 採 取 什 麼 樣 的 態 度 呢 ? 這 種 態 度 對 於 現 代 人 有 什 麼 樣 的 借 鑑 價 值 呢 ? 本 文 擬 簡 略 談 談 自 己 的 看 法 。


1 · 成 仙 得 道 的 信 仰 理 想


人 生 短 暫 , 生 死 無 常 。 人 生 的 價 值 何 在 ? 生 命 的 理 想 歸 宿 是 什 麼 ? 每 一 個 人 都 想 找 到 自 己 的 信 仰 , 解 決 人 生 的 終 極 關 懷 問 題 。 沒 有 信 仰 的 人 生 , 只 能 是 渾 渾 噩 噩 的 人 生 。 道 教 信 仰 永 恆 的 大 道 , 認 為 道 既 是 宇 宙 的 根 源 , 也 是 宇 宙 的 終 極 存 在 者 。 每 一 個 人 都 稟 道 而 生 , 只 要 遵 循 道 教 的 教 義 , 積 極 地 修 煉 , 最 終 將 成 仙 得 道 , 進 入 永 恆 、 自 由 的 理 想 境 界 。 成 仙 得 道 的 信 仰 理 想 解 決 了 芸 芸 眾 生 的 終 極 關 懷 問 題 , 吸 引 了 古 往 今 來 無 數 的 人 們 , 為 之 奮 鬥 , 為 之 獻 身 。 有 了 信 仰 , 生 活 才 有 意 義 , 人 生 才 有 動 力 。 成 仙 得 道 的 信 仰 使 人 們 明 確 了 人 生 的 努 力 方 向 , 找 到 了 自 己 的 安 身 立 命 之 處 。


2 . 濟 世 利 人 的 社 會 責 任 感


道 教 經 典 《 度 人 經 》 有 一 句 口 號 : 「 仙 道 貴 生 , 無 量 度 人 。 」 要 求 道 教 信 徒 不 僅 要 「 度 己 」 , 而 且 要 擔 負 起 「 度 人 」 的 社 會 責 任 。 度 人 的 方 式 很 多 , 如 以 我 之 德 行 去 感 化 他 人 , 以 我 之 能 力 去 輔 助 敘 述 他 人 , 以 我 之 學 識 去 教 導 他 人 , 以 我 之 宗 教 修 持 為 大 眾 服 務 等 等 。 只 有 積 極 地 為 社 會 作 貢 獻 , 功 德 圓 滿 , 才 能 名 登 仙 籍 。


3 . 慈 愛 和 同 的 處 世 方 式


人 是 生 活 在 社 會 之 中 的 , 受 到 各 種 社 會 關 係 的 制 約 。 社 會 和 諧 有 序 , 個 人 才 會 有 美 好 的 人 生 。 那 麼 , 如 何 才 能 處 理 好 各 種 社 會 關 係 呢 ? 道 教 提 出 , 每 個 人 都 應 該 具 有 慈 愛 之 心 , 要 仁 慈 、 友 善 地 對 待 他 人 , 樂 人 之 成 , 憫 人 之 苦 , 濟 人 之 危 。 平 等 一 心 , 和 同 一 切 , 「 不 殺 不 害 , 不 嫉 不 妒 , 不 淫 不 盜 , 不 貪 不 欲 , 不 憎 不 忌 , 言 無 華 綺 , 口 無 惡 聲 」 ( 《 度 人 經 》 ) 。 道 教 對 人 際 關 係 的 理 想 境 界 的 描 述 是 「 齊 同 慈 愛 , 異 骨 成 親 」 ( 《 度 人 經 》 ) , 即 所 有 的 人 , 不 分 親 疏 , 都 互 相 仁 慈 友 愛 , 沒 有 血 緣 關 係 的 人 都 像 血 親 那 樣 親 密 。 如 果 每 個 人 都 遵 循 道 教 仙 聖 的 教 導 , 世 界 一 定 會 和 平 安 寧 。


4 . 順 應 自 然 的 行 為 原 則


順 應 自 然 , 即 審 時 度 勢 , 順 應 事 物 發 展 的 本 性 , 不 強 作 妄 為 。 每 一 個 人 , 從 領 導 者 到 普 通 老 百 姓 , 只 有 當 他 的 行 為 順 應 時 勢 , 順 應 民 心 , 順 應 自 然 規 律 和 社 會 規 律 , 才 能 取 得 成 功 。 否 則 就 是 蠻 幹 和 盲 動 , 不 管 付 出 多 少 努 力 , 都 會 失 敗 。 道 教 順 應 自 然 的 思 想 是 從 對 宇 宙 人 生 和 社 會 歷 史 的 深 刻 洞 察 中 總 結 出 來 的 , 不 管 在 什 麼 時 代 , 始 終 閃 爍 著 智 慧 的 光 芒 。



5 . 崇 儉 抑 奢 的 生 活 信 條


推 崇 儉 樸 的 生 活 , 反 對 奢 侈 浪 費 , 是 道 教 的 傳 統 美 德 。 然 而 , 在 現 代 社 會 中 , 不 少 人 踏 入 了 消 費 的 誤 區 , 以 奢 華 擺 闊 為 榮 耀 , 以 揮 霍 享 樂 為 瀟 灑 , 以 節 儉 樸 素 為 寒 酸 。 這 種 價 值 觀 念 嚴 重 影 響 了 社 會 風 氣 , 導 致 一 些 人 盲 目 攀 比 , 超 前 消 費 , 為 此 債 台 高 築 ; 一 些 人 為 了 滿 足 自 己 的 揮 霍 而 不 擇 手 段 , 或 盜 竊 搶 劫 , 或 利 用 職 權 貪 污 受 賄 。 這 種 現 象 如 果 蔓 延 開 來 , 後 果 不 堪 設 想 。 我 們 認 為 , 在 現 代 化 的 今 天 , 崇 儉 抑 奢 的 古 訓 仍 然 有 著 不 可 忽 略 的 意 義 。 讓 我 們 繼 續 發 揚 道 教 的 崇 儉 抑 奢 思 想 , 在 消 費 活 動 中 , 多 一 些 理 智 , 少 一 些 盲 從 ; 多 一 些 實 在 , 少 一 些 虛 華 ; 多 一 些 精 神 追 求 , 少 一 些 物 欲 放 縱 。


6 . 清 靜 恬 淡 的 精 神 境 界


道 教 所 主 張 的 人 生 , 是 一 種 藝 術 般 的 人 生 。 人 詩 意 地 盤 居 於 大 地 上 , 過 著 詩 化 般 的 生 活 , 無 拘 無 束 、 知 足 常 樂 地 享 受 人 生 。 道 教 引 導 人 們 放 眼 於 廣 闊 無 垠 的 天 地 自 然 和 歷 史 長 河 之 中 , 從 一 時 一 事 的 是 非 、 得 失 、 榮 辱 中 超 脫 出 來 。 這 就 需 要 有 一 種 清 靜 恬 淡 的 心 態 , 淡 泊 名 利 , 隨 遇 而 安 , 流 逝 了 的 不 去 強 求 , 來 到 了 的 也 不 躲 避 , 不 因 豐 厚 的 物 質 生 活 而 歡 悅 , 也 不 因 貧 賤 簡 陋 的 處 境 而 憂 慮 , 不 為 個 人 的 私 欲 而 心 神 不 安 , 不 因 為 個 人 的 不 遇 而 情 緒 波 動 、 怨 天 尤 人 , 始 終 如 一 地 追 求 崇 高 的 精 神 境 界 。 道 教 的 這 種 思 想 能 夠 引 導 人 們 冷 靜 地 面 對 曲 折 的 人 生 , 勇 敢 地 承 受 無 法 避 免 的 挫 折 和 磨 難 , 從 而 保 持 心 理 的 平 衡 , 確 立 健 康 的 人 格 。 無 論 人 生 的 失 敗 者 還 是 成 功 者 , 都 可 憑 借 它 詩 意 地 盤 居 在 這 大 地 上 。


7 · 抱 樸 守 真 的 價 值 取 向


抱 樸 守 真 即 固 守 人 的 純 樸 自 然 的 本 性 , 反 對 人 性 的 扭 曲 和 異 化 。 抱 樸 守 真 意 味 著 誠 實 不 欺 , 敢 講 真 話 , 不 媚 上 , 不 諂 下 , 不 弄 虛 作 假 ; 意 味 著 堅 守 節 操 , 不 隨 波 逐 流 , 不 朝 秦 暮 楚 ; 意 味 著 以 誠 待 人 , 不 矯 揉 造 作 , 不 口 是 心 非 。 可 見 , 抱 樸 守 真 是 人 的 多 種 美 德 的 匯 合 處 。 只 有 抱 樸 守 真 , 才 能 消 除 人 與 人 之 間 各 種 人 為 的 障 礙 , 形 成 一 種 和 諧 融 洽 的 人 際 環 境 ; 才 能 更 好 地 表 現 和 發 揮 人 的 價 值 , 促 進 社 會 的 有 序 發 展 。 只 有 抱 樸 守 真 , 才 能 獲 得 恬 靜 曠 達 的 心 境 , 養 成 淡 泊 灑 脫 的 胸 懷 。


8 . 性 命 雙 修 的 養 生 思 想


隨 著 經 濟 的 發 展 , 生 活 水 準 的 提 高 , 人 們 越 來 越 重 視 養 生 之 道 。 社 會 上 持 續 不 衰 的 氣 功 熱 就 充 分 反 映 了 人 們 對 健 康 長 壽 的 期 望 。 道 教 有 完 整 系 統 的 養 生 思 想 , 有 各 種 切 實 可 行 的 養 生 方 法 , 值 得 現 代 人 認 真 挖 掘 。 道 教 基 於 形 神 統 一 的 生 命 觀 , 提 出 性 命 雙 修 的 養 生 原 則 。 性 指 心 性 , 命 指 身 體 。 性 命 雙 修 就 是 既 要 通 過 身 體 鍛 煉 優 化 人 的 生 理 功 能 , 又 要 通 過 心 性 修 養 淨 化 人 的 靈 魂 。 這 跟 西 方 養 生 學 只 注 重 飲 食 衛 生 和 身 體 鍛 煉 是 完 全 不 同 的 。 道 教 的 養 生 學 是 整 個 人 生 修 養 方 法 , 借 這 個 方 法 去 達 到 「 天 人 合 一 」 、 「 道 我 一 體 」 的 人 生 最 高 境 界 。 道 教 性 命 雙 修 的 養 生 方 法 對 於 現 代 人 保 持 身 體 健 康 和 心 理 健 康 都 有 極 大 的 借 鑑 價 值 。 道 教 的 命 功 涵 蓋 了 當 今 社 會 上 流 行 的 氣 功 的 絕 大 部 分 功 法 。 道 教 的 性 功 即 心 理 控 制 方 法 , 類 似 於 現 代 醫 學 中 的 心 理 療 法 。 放 眼 當 今 商 品 化 社 會 , 競 爭 激 烈 , 令 人 心 理 緊 張 , 情 緒 焦 慮 , 心 理 病 人 數 量 逐 漸 增 加 。 如 能 學 習 借 鑑 道 教 的 心 理 控 制 方 法 , 可 以 緩 解 個 人 的 焦 慮 情 緒 , 減 輕 心 理 壓 力 , 保 持 良 好 的 心 態 , 從 而 促 進 心 理 健 康 發 展 。


9 . 天 人 和 諧 的 生 態 智 慧


道 教 認 為 , 人 與 自 然 是 有 機 的 同 構 互 感 整 體 。 人 必 須 依 賴 自 然 界 而 生 存 , 故 人 當 愛 護 自 然 , 保 持 與 自 然 界 的 和 諧 關 係 。 《 陰 符 經 》 說 : 「 自 然 之 道 不 可 違 。 」 人 們 應 充 分 認 識 自 然 界 的 規 律 , 要 按 自 然 規 律 辦 事 , 如 果 反 其 道 而 「 妄 作 」 , 勢 必 危 害 人 類 自 身 。 道 教 主 張 對 宇 宙 萬 物 都 施 以 仁 慈 的 愛 心 , 主 張 尊 重 自 然 界 萬 物 的 屬 性 , 讓 宇 宙 萬 物 自 足 其 性 , 自 然 得 到 發 展 , 而 不 橫 加 干 涉 。 在 道 教 看 來 , 人 和 自 然 萬 物 之 間 存 在 因 果 報 應 關 係 , 人 與 宇 宙 萬 物 是 互 相 感 應 的 , 感 應 的 基 礎 在 於 人 和 萬 物 都 有 靈 性 , 人 與 物 資 訊 相 通 。 宇 宙 演 化 不 停 , 生 生 不 息 , 人 作 為 宇 宙 共 同 體 中 的 一 員 , 應 該 以 促 進 整 個 宇 宙 更 加 和 諧 完 美 為 目 標 , 而 不 應 該 以 毀 滅 各 種 自 然 物 的 行 為 來 扼 殺 宇 宙 的 生 機 。 為 了 保 持 人 與 自 然 的 和 諧 關 係 , 道 教 在 各 種 戒 律 中 對 保 護 環 境 作 了 許 多 具 體 的 規 定 。 在 環 境 破 壞 成 為 全 球 性 的 嚴 重 問 題 的 今 天 , 道 教 的 生 態 智 慧 對 於 解 決 人 類 的 生 存 危 機 是 有 其 現 實 意 義 的 。


總 之 , 道 教 的 生 活 態 度 對 於 現 代 人 正 確 認 識 自 我 , 正 確 認 識 人 生 的 價 值 , 正 確 處 理 人 與 人 、 人 與 社 會 、 人 與 自 然 之 間 的 關 係 , 從 而 建 立 美 好 的 人 生 , 是 具 有 啟 迪 意 義 的 。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知道

自然的運行 <- 尊重、接受 <- 觀察、思考 <- 無我 道就是自然的運行,而要親近自然,就得尊重每一件事物。 尊重每一件事物,就是要去接受,而接受就是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不! 我覺得不是這樣的;要接受得先學會觀察與思考每一件事的因與果,而且不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以免偏頗,所以還要無我。 這是我目前的想法。



真正的慈悲來自看見他人的苦痛時,
我們有一種責任感,希望能夠給予對方一些幫助。

生氣並沒有傷害別人,卻先傷害了自己。
---- 達賴喇嘛
Address : 達賴喇嘛慈悲與智慧之旅>


底下節錄是來自 達賴喇嘛如是說
關於宗教
#對我來說,佛教是最好的,最適合我的。它是唯一的真理,唯一的宗教。
但對其他人來說,也許基督教是他們唯一的真理,唯一的宗教。如果我們承認這個世界上,因為有不同根性的人,所以必須有多元的宗教,我們又能夠接受每一個人所信仰的宗教,則一切的宗教可以共存,這世界可以成為一個大家庭。

財團法人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轉貼]活出領導力 - 讓自己發光

領導力不只是職場上重要的能力,其實,在家裡也一樣需要,父母就是一家的領導人。

一九九二年美國總統大選,老布希輸給了柯林頓。布希的孫子當時就讀小學三年級。
選情揭曉的隔天,學校裡,孩子在排隊領營養午餐的時候,老師聽到一個小孩嘲笑他:「輸掉了,你爺爺輸掉了!」
老師看了很心疼,正要阻擋,只見布希的孫子面帶微笑,沒有被激怒,也沒有低頭,從容不迫地說:「我相信柯林頓也會是一個好總統。」
老師聽了好感動,浮上腦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個孩子的爸媽教得真好。
我相信,在布希的家庭生活裡,平常談論人事一定不是攻擊、批評,這樣的父母真的活出了領導力。

有一句俗話說:「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
下面這個故事可以凸顯出,父母作為領導人,言行舉止有多大的影響力。
四十多年以前,當時社會上對「性」這個觀念還不太開放。
有一個媽媽想開導女兒「性」是很健康、很好的事情。正在講話的時候,爸爸從身後抱住媽媽。
媽媽把他一把推開,「怎麼那麼不規矩……」,爸爸就被她訓走了。
這時候她還能跟女兒說「性是很健康的……」嗎?她的行為才教了孩子真正的一課。

在工作上,也完全一樣。
多少公司也要求員工要尊重顧客?如果學徒、工人、員工常常受到主管的辱罵,那他們對顧客也會只做表面功夫,不會真正地尊重。

一、用一半的時間領導自己
VISA創辦人哈克說過:「領導人至少要用一半的時間領導自己。」
如果能把自己領導得好,就能領導別人,就能夠活出領導力。
領導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信任」。
一個人有沒有活出領導力,要看他能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那麼,如何贏得信任呢?

一、對他人真正關心和感興趣
做任何事多想想別人,是贏得他人信任的第一個方式。
卡內基台中辦公室最近要搬家,有一位同事特別從台北趕去幫忙,我知道了這件事,走過辦公室遇到他的時候,停下來拍拍他的肩膀,說:「你這幾天真的好辛苦喔!」他聽了也好高興。
很多領導人會說自己很忙、心情不好,沒有那個閒情,其實只要是真心關心,短短一句話也很夠了。

二、設法諒解他人
要能真心諒解一個人,其實是有方法的:如果能夠了解對方的過去,知道他的生活背景對他造成什麼影響,就能諒解為什麼他對某些事會有那樣敏感、強烈、奇怪的反應。
如果對同事一點都不了解,開會的時候、看他處理事情的方法,自己可能會很不同意、很生氣。但是一旦知道他的過去,例如離婚了、曾經受過苦,或者學歷不好,心中那股氣就會消下來,也比較能諒解他,並學習去接受他的行為。
雖然這不容易做到,但唯有如此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三、聆聽別人說話
溝通不是教訓、開導。溝通最好的方法是聽對方講話。
美國參與太空梭製造的洛克威爾公司(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的總裁,每個星期五中午會隨機挑選五個員工一起吃中飯。一開始大家都很緊張,不敢講話,覺得被老闆抽到很倒楣,通通埋頭用餐。總裁也不吭聲,任現場一片靜默。終於有人受不了,開始說話,總裁才問了幾個問題:工作怎麼樣、公司哪方面最好,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問完又不講話,只聽大家回答。
一般主管找員工談話,都是主管講話,要他聽員工說話很難。
不過這個總裁一開始的用意就不是讓員工聽訓,所以寧願保持靜默,也不先說話。幾次之後,員工慢慢放心,被抽到的人都很興奮,因為老闆真的願意聽。
父母也是一樣,如果總是教訓孩子多讀書、要用功、要早起……,很難得到小孩的信任。在美國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全家到野外露營,其他人很早就睡覺了,只有我跟女兒一起去散步。那天晚上,我們坐在營火旁,講了好多心裡話。
我納悶她怎麼突然間對我這麼放開心懷、這麼信任,原來那天我們最像朋友,像朋友般傾聽對方講話。
懂得聆聽的人,容易贏得信任。

四、光靠管理還不夠
一般人會誤以為「領導」跟「管理」是同一件事,其實兩者之間有好多不同。
領導(Leadership)是與「人」有關;管理(Management)則與「制度」有關,像系統、業績、辦法……。這兩個都重要,可是在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時候,公司只靠管理上的規定、獎懲辦法並不夠,還需要領導--就是靠「人」,看領導者對人有沒有吸引力。
有一句話把領導跟管理的差別,形容得很好:管理是「to do the things right」,把事情做好、做對;領導則是「to do the right things」,去做對的事情。
所以,管理通常重視處理現在的事情,領導常常想的是未來的經營。
能夠對人多一點關心、信任,就能發揮領導力。

五、接受錯誤,學習教訓
美國強生公司的行銷經理,有一次花了好多錢推出一個新產品,砸下廣告、促銷、活動……,銷售卻始終沒有起色,公司虧損很大。
幾天之後董事長把這個經理找去:「你心理一定不好受,對不對?」經理說:「對啊。」董事長安慰他:「我也曾經擔任行銷經理,當時推出的產品,銷售得比這次還慘,」又說,「同樣的過錯不要犯第二次就好了。」這個行銷經理好感動。
但是故事還沒有結束。這位經理後來成為強生公司的董事長,這故事就是他告訴大家的。
我覺得這個故事很符合「活出領導力」。
每個人都會犯錯,可是一百個犯錯的人當中,有多少人會冷靜地從錯誤中學到教訓,而且不會再犯?能夠從錯誤中學習的人真的很有福氣,因為他一直在進步。
反過來說,為自己辯護、怪到別人頭上、抱怨經濟不景氣、找藉口……,就不可能進步,更得不到收穫。長時間下來,兩種心態就會造成截然不同的命運。

有一次,和丁松筠神父聊到在光啟社一起工作的事。
以前,我們常去電視公司提案,當有不合理的事情發生或案子被別家公司搶走,同事都會生氣、沮喪。
丁神父說,只有我會樂觀地告訴大家,我從中學到什麼。
這些往事其實我不 太記得了,可是他提起時我心頭一震,因為我在卡內基的這十幾年,既使遭遇到困難、挫折,還是會反問自己從中學到什麼教訓,這也是我很要求同仁的一件事。
如果說我二十年來小有成就,可能也要歸功於這一點--一個領導人要先承認自己也會犯錯,才能幫助別人進步。

以領導力迎接未來
美國西點軍校多年來成功的校友,比方說艾森豪、巴頓、麥克阿瑟……,在校時成績都不是最好的;其他在學校裡功課最好的,反而後來都不太出名。
可見只注重學業成績,並不能夠保證未來有領導力、影響力。
這也剛好是我們現在社會上的問題。
台灣過去三、四十年來,都只注重考試、升學,注重名校、名系,在青少年時期就沒有重視領導力。其實,孩子需要從小開始練習、培養領導方面的興趣,然後慢慢地訓練成為好的領導人。

學界、商界、政界中,有很多很會考試的人,如果他們一直培養領導力,也會是很好的領導人;反過來說,如果只是因為有高學歷、證照資格,那只表示他的專業能力很好,卻不見得是好的領導人。

這次SARS危機帶給我們很好的啟發,這些學醫的人恐怕一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會那麼需要領導力,讓大家在害怕、絕望、慌張的時候,還願意聽他指揮。
回想當時在電視上看到的,有的人能夠贏得大家的信任,讓我們充滿信心度過危機,可是也有人說的話讓人根本就不想聽,又怎麼領導人?
所以當你能贏得他人的信任時,就已經跨出成功領導的第一步。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轉貼]誰扼殺了你的快樂?/米果

我經常聽見熟識的朋友在電話裡抱怨,或是在偶而的聚餐場合裡唉聲嘆氣,盡是推說,職場生活讓他們無暇顧及自己的生活品質,或是根本沒有空隙去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總是日復一日,這一個月領完薪水之後,期待下一個三十天之後新台幣再次落袋,一年過了再repeat一次,不知不覺,頭禿了,小腹大了,當時意氣風發想要如何大幹一場的豪情,全部不見了。

有一次,我就拉著「病入膏肓」的昔日同事,硬是要他請一天休假,帶他搭捷運去了一趟淡水,坐在波光粼粼的河堤上吃著烤玉米;回程去了迪化街採購滿滿一個背包的中藥材,又是固肝、又是養生的;然後跑到剛開幕的「台北之家」,在下班的尖峰時刻裡,坐在庭院的露天咖啡座,望著路上倉促奔波的城市人,我們各自拿著剛買的書,各自在桌邊的角落裡讀了起來,然後他突然抬頭,很是得意的說,沒想到這麼近的距離,也可以這般盡興

後來,他就經常「偷」時間跑到書店去看書,或是跟著我去真善美戲院看那種觀眾很少的國片,端著阿宗麵線蹲在騎樓的柱子旁邊忽嚕忽嚕的下肚,有一個晚上,我接到他的電話,他說,白天的會議讓他有一種挫敗的感覺,他索性在回家的捷運途中下車,跑到成都路的老咖啡館喝咖啡,跟老闆天南地北的哈拉許久,所以他打電話告訴我,原來治癒工作的挫敗感,不是去看一本很商業化的「勵志書」,也不是去聽一種昂貴的課程教你「如何在三十歲之前賺到一百萬」,而是主動出擊去做一些你一直想做卻以為自己做不到的樂子,那樣的感覺,爽呆了!

那晚的電話連線,我聽到他雀躍興奮的聲音,我自己幻想著他正走在西門町的路上,左手邊是天后宮,右手邊斜前方是紅樓,他那下班後的身影沐浴著台北的夜色,有一種幸福的光澤。

很多人都放任著壞情緒逐漸長大,辦公室的種種不滿,跟著打卡下班之後打包回家,壞情緒跟著你吃晚飯、看電視、甚至入睡,隔天醒來之後繼續攪拌,幾個不得志的人聚在一起,猶如後宮過氣的妃子,天天看著皇上過門不入,也只能數落新來的寵妃是狐狸精,搞得跟你共事的伙伴都成了不共戴天之仇的敵人,日子還是得過下去,但是,這樣殺氣騰騰的情緒,怎麼好留著過聖誕節呢?

無非就是「轉念」,那個「轉念」的樞紐就在自己腦袋裡的一個小開關,人要懂得體悟要懂得感動要懂得踩煞車,情報誌可以告訴你哪裡有便宜的餐廳哪裡有好吃的料理,勵志書叫你step 1做這個step 2做那個,這些都是表面的安心,如果你沒有自我恢復的本領,任何花錢買來的忠告都是狗屁。

我自己稱這種自立自強尋找快樂的方法,叫做「墮落療效」,搭一種從來沒有搭過的公車路線,拐進去一條從來沒有走過的小巷,一旦發現此刻不做終身就會後悔的事情,卯起來也要排除萬難去搞定,這些都跟賺錢與名利相去甚遠,在專家眼中可能是一種墮落,但人生幾何,幹嘛時時刻刻把自己武裝成隨時戰鬥的獅子,躺在床上睡覺也直挺挺的備戰如殭屍,何等累人啊!

去看一場電影吧!去聽一場演唱會吧!去做一件很久沒有做,卻顯然可以讓你盡興的事情。去他的通貨膨脹、去他的年終考績、去他的搖頭丸、去他的王筱蟬,沒有人可以扼殺你自己的快樂,除非你自己不想好好過。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Vengaboys - We're Going To Ibiza



We're Going To Ibiza / Vengaboys

Hello Party People!
This Is Captain Kim Speaking
Welcome Aboard Venga Airways
After Take Off Will Pump Up The Soundsystem
Cause We're Going To Ibiza!

I Don't Wanna Be A Bus Driver All My Life
I'm Gonna Pack My Bags And Leave This Town
Grab A Flight
Fly Away On Venga Airways
Fly Me High
Ibiza Sky

I Look Up At The Sky
And I See The Clouds
I Looked Down At The Ground
And I See The Rainbow Down The Drain
Fly Away On Venga Airways
Fly Me High
Ibiza Sky

Whoah! We're Going To Ibiza
Whoah! Back To The Island
Whoah! We're Going To Ibiza
Whoah! We're Gonna Have A Party
Whoah!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Ioh Ioh, Oh We Oh
Ioh Ioh, Oh We Oh
Ioh Ioh, Oh We Oh
Ioh Ioh, Oh We Oh

Far Away From This Big Town And The Rain
It's Really Very Nice To Be Home Again
Fly Away On Venga Airways
Fly Me High, Ibiza Sky

Whoah! We're Going To Ibiza
Whoah! Back To The Island
Whoah! We're Going To Ibiza
Whoah! We're Gonna Have A Party
Whoah!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Ioh Ioh, Oh We Oh
Ioh Ioh, Oh We Oh
Ioh Ioh, Oh We Oh
Ioh Ioh, Oh We Oh

Thank You For Flying Venga Airways
We Are Now Approaching Ibiza Airport
As You Can See The Sky Is Blue
And The Beach Is Waiting For You
感謝您搭乘 Venga 航空
我們即將抵達 伊微沙島 (位於地中海西部,西班牙)
如您所見… 天空是一片湛藍
而海灘… 正等待著您 (我最愛這一句)

Whoah! We're Going to Ibiza
Whoah! Back To The Island
Whoah! We're Going To Ibiza
Whoah! We're Gonna Have A Party
Whoah!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Whoah! We're Going To Ibiza
Whoah! Back To The Island
Whoah! We're Going To Ibiza
Whoah! We're Gonna Have A Party
Whoah!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伊微沙島 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看看下面由網友 samhadrios 製作的影片就知道了。


Added: January 30, 2007
From: samhadrios
A tribute to my last two trips in Ibi... A tribute to my last two trips in Ibiza ... waiting for the next season :D

Keep Clubbin'


維基百科的 Ibiza 介紹
Ibiza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轉貼]第21頁/李家同◎文

張教授是我的老師,也是我們大家都十分尊敬的老師 ,他在微生物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數一數二者,他的專書 ,也被大家列為經點之著。張教授終身投入教育,桃李滿天下 ,我們這些和微生物有關的人,多多少少都應該算是張教授的學生。

張教授身體一直很健朗,可是畢竟歲月不饒人,張教授近年來健康狀況 大不如前。去年曾經有過一次住院的紀錄。今年,他再度住院,可是他的情形每況愈下。張教授是個頭腦清楚的人 ,當然知道他的大限已到。他是一個非常開朗的人,也有宗教信仰,所以他對死亡很能接受,他說他也沒有什麼財產要處理 ,但是他十分想念他的學生,有些學生一直和他有聯絡,也都到醫院來看過他,但有好多學生已經很久沒有和他聯繫了。

張教授給了我一份名單,全是和他失聯的學生,要我將他們一一去找出 來,一般說來,找尋並不困難,大多數都找到了。有幾位在國外,也陸陸續續地聯絡上了,有些特地坐了飛機回來探病 ,有些打了長途電話來。在這一份名單中,只有一位學生,叫做楊漢威,我們誰都不認得他,所以我也一直找不到他。後來 ,我忽然想起來,張教授一直在一所兒童中心教小孩子英文和數學,也許楊漢威是那裡的學生。果真對了,那所兒童中心說楊漢威的確是 張教授的學生,可是他國中時就離開了,他們也幫我去找他 ,可是沒有找到。

就在我們費力找尋楊漢威的時候,張教授常常在無意中會說:「第21頁」。晚上說夢話,也都是:「第21頁」。我們同學們於是開始翻閱所有楊教授寫過的書,都看不出第21頁有什麼意義,因為張教授此時身體已經十分虛弱,我們不願去問他第 21頁是怎麼一回事。

張教授找人的事被一位記者知道了,他將張教授找楊漢威的故事在媒體 上登了出來,有很多電台和電視台都做了同樣的尋人啟事 。這個記者的努力沒有白費,楊漢威現身了。

我那一天正好去看張教授,當時醫院已經發出了張教授的病危通知 ,本來張教授可以進入加護病房,但他堅決不肯,他曾一再強調他不要 浪費人類寶貴的資源,我去看他的時候,他的聲音已經相當微弱了。
楊漢威是個年輕人,看上去只有20幾歲,完全是勞動階級的模樣,他匆匆忙忙地進入病房 ,自我介紹以後,我們立刻告訴張教授楊漢威到了。張教授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馬上張開了眼睛,露出微笑,也用手勢叫楊漢威靠近他 。張教授的聲音誰都聽不見,楊漢威將耳朵靠近他的嘴,居然可以聽到張教授,他用極大的聲音靠近張教授的耳朵 ,從張教授的表情來看,他一定是聽見楊漢威的話了。

我們雖然聽不見張教授的話,但聽得見楊漢威的話,聽起來是張教授在 問楊漢威一些問題,楊漢威一一回答。我記得楊漢威告訴張教授 ,他沒有唸過高中,但唸過了補校,他一再強調他從來沒有學壞 ,沒有在KTV做過事,也沒有在夜市裡賣過非法光碟,他現在是個木匠 ,平時收入還可以。生活沒有問題,還沒有結婚。

張教授聽了這些回答以後,顯得很滿意,他忽然叫楊漢威到他的枕頭後 面去拿一本書,這本書是打開的。張教授叫楊漢威開始唸打開的那一頁 。這本書顯然是一本英文入門的書,這一頁是有關verb to be的過去式,有I was,You were等等的例子。楊漢威大聲地唸完以後,張教授叫他做接下來的習題 ,楊漢威開始的時候,會犯錯,比方說,他常將 were 和was弄混了,每次犯了錯,張教授就搖搖頭,楊漢威會偷偷地看我 ,我也會打pass給他,越到後來,他越沒有錯了。習題做完了,楊漢威再靠近去 ,然後楊漢威告訴我們,張教授說:「下課了,你們可以回去了。」。張教授露出了一種安詳的微笑,他又暗示他有話要說 ,楊漢威湊了過去,這次,楊漢威忽然說不出話來了。過了幾秒鐘以後,他告訴我們,張教授說:「再見」。

張教授就這樣離開了我們,楊漢威沒有將書蓋上,他翻回他開始唸的那 一頁,這是第21頁。他告訴我張教授在他國中時,仍叫他每週日去他的研究室 ,替他補習英文和數學,可是他家實在太窮了,經常三餐不繼,他實在無心升學,當時他玩心又重,就索性不去了 。小孩子是不敢寫信的,他知道張教授一直在找他,卻一直沒有回去,但他一直記得張教授的叮嚀,就是不可以變壞,不可以到夜市去賣盜 版光碟,不可以去 KTV打工,不可以去跳八家將。他也記得張教授一再地強調他應該有一技隨 身,所以他就去做一位木匠師傅的學徒,現在手藝已經不錯了 。等到他生活安定下來以後,他又去念了補校,所以他對verb to be的過去式,有點概念,但是不太熟。

楊漢威再看了第 21頁,想起他最後的一課就停在第21頁,10幾年來,張教授顯然一直記掛他,也想將這一課教完。

張教授的告別式簡單而隆重,教堂裡一張桌子上放了張教授的遺像 ,旁邊放了那本英文課本,而且打開在第21頁上,桌上的一盞檯燈照著這一頁,因為這是宗教儀式 ,只有神父簡單的講道,也沒有人來長篇大論地說張教授有多偉大。但是神父請楊漢威上台來,楊漢威將最後一課的習題朗誦了一遍 ,他有備而來,當然都沒有錯。唸完了習題,他說:「張老師,我已會了,請您放心。」然後他走到桌子前面,闔上了書 ,將檯燈熄滅,這一堂課結束了。

我們這些學生都上了張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他這次沒有提到微生物 ,他只教了我們一個道理:「你們應該關心不幸的孩子」 。這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打最心底為王建民的努力付出得第19勝高興


NY Yankees celebration - Chien-Ming Wang

他是我最喜歡的類型的人,內斂、少話、默默努力的做。



Source: 香檳慶雙喜 建仔快意「濕」身!-Yahoo!奇摩新聞

看到這一張照片,我很感動,很感動,不知道他經過多少的風雨與努力,才得到今日的成就。
我由衷的敬佩他,也為他祝福,並向他學習。


超厲害的 ptt bbs 網友 zelmo1214 為王建民製作的 ASCII Art.


王建民為台灣拍的廣告


Once Upon a Night Market...
*Edited from McDonald's Taiwan ad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半塊餅乾[轉貼]

半 塊 餅 乾
(成功的未來是善用生命的價值)

記得大四那一年,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樣進入大公司、領高月薪;

如何在短期內還清家中債務、出人頭地等。

很幸運的,我後來進入了國內某知名集團工作,擔任外籍主管的翻譯兼特助。

由於職務的關係,我得以參加很多高階主管聚集的決策性會議,

讓我這個念應用外語出身的社會新鮮人,

得以比其他同輩更快學到很多關於零售採購、談判技巧、利潤分配、業績追蹤、行銷企劃等專業知識。

那時候,我以為這就是我要的人生。

隨著工作時間增長、工作量增多,我變得早出晚歸,

常常大清早還就進入地下道內搭捷運,步出公司時已是晚上,一整天都沒看到陽光。

因為加班,我常挨餓到晚上九點多,

滿腦子想的都是毛利與業績,邊吃泡麵邊打隔天要用的報告。

我忘了要打電話回家關心家人,錯過了和朋友們的聚餐,

割捨了我最愛的籃球和閱讀,忽略了四季的更迭,

更嚴重的是,我漸漸忘了曾有的夢想,也越來越不認識鏡子裡面的那一個人是誰。

於是我毅然決然遞出辭呈,並在一週內訂好機票和簽證,一個人獨自飛往印度,

展開了我人生目前以來最有意義的旅程。

在這趟旅程中,我沒有事先訂任何飯店或做任何行程規劃,

甚至,我連旅遊導覽都沒帶就出門了。

我體驗了「流浪」的滋味,

更重要的是,我透過與當地人民的接觸,了解了生命真正的意義。

在窮苦的印度,連喝一杯乾淨的水都是祝福,我不再汲汲營營,

每天清晨,我划著一艘小船,在恆河上慢慢的渡著,

當時間空間都被抽離後,人就會很自然地回想自己的過去,遙想自己的未來。

當我開始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並不是取決於薪水、位階、財產等等這些物化的東西後,

我整人豁然開朗,開始想要多接觸當地人民的生活。

於是我在恆河畔召集那些向觀光客兜售香菸、蠟燭與紀念品的小孩,

他們年紀都很小,有的才三四歲就出來做生意。

每天黃昏我們相約在一個階梯式廣場,由我免費教他們英文,在夕照下,

我們圍成一個圈圈,然後我們在夕陽餘暉中各自漫步回家。

有時唱歌,有時這些印度小孩會拉著我的手寫印度文給我看,

離開印度的前夕,我買了包餅乾,目的是要分給我的「學生」們。

只見他們自然形成一列,一個個乖巧的排隊等著領餅乾,我心中感到非常欣慰。

就在這時候,我發現我的餅乾發光了,卻還剩下最後一個小女孩沒有領到。

我想起身再去買一包,卻看到她失望地流下了眼淚,

心急的我想辦法用簡單的英文告訴她我沒有忘記她,

但因為語言上的障礙使得她難過的放聲大哭。

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男孩走了過來,

將他手中的餅乾剝一半遞給了小女孩,接著其他小朋友跟著重複同樣的動作,

一眨眼,原本淚汪汪的小女孩手中已有三四片餅乾,一群小朋友碰碰跳跳的笑著跑開了。

親眼目擊這一幕的我不禁紅了眼框。

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原來,分享是那麼樣的快樂。

而且最令我動容的,是這位小男孩發自內心的舉動,

並沒有來自任何人的指令或後天的教導,全是他發自內心的行為舉止。

那一晚在恆河畔,我想了很多,

為何物質生活享受遠超過印度人的我們,

在精神層面上卻不一定能像他們一樣快樂?

人民所得提高後,是否生活就能夠變得更幸福?

沸沸騰騰的教改,究竟改了些什麼?又教會了我們的孩子些什麼?

現代的小孩子不需要排隊領餅乾,究竟是禍是福?

他們如果不知道挨餓為何物,將來樣怎麼懂得惜福感恩?

如果我們的教育、社會的價值觀乃至評斷人的標準,

都不斷的強調名次、位階與年收入,扣掉有幸能夠符合這些標準的人,

剩下的芸芸眾生如何平衡人生本來就會有的不完美?

如何接受餅乾發到你時剛好沒了?

有幸拿到餅乾的人如何回過頭來幫助沒拿到餅乾的人?

回國後,我一直記得這一幕,並與週遭親朋好友分享這個難得的經驗。

希望這半餅乾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愛心與善心,

讓這樣的善行一直傳下去,

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馨;

也藉由這半塊餅乾,激發更多人去思考更多與我們切身相關的問題,

包括教育、社會價值觀、團體與個人的平衡、貧富差距等。

身處人們越來越趨向於私己的時代洪流,

我想我們所需要的,應是跨越種族紛爭、黨派色彩與階級差別的一種互助精神。

或許,目前台灣社會最欠缺的,是這半塊餅乾吧!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風景[轉貼]

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花旗,一個臥虎藏龍的金融競技場。

花旗人的外表,多半光鮮亮麗、自信滿滿,但他們卻面臨比別人更激烈的競爭與壓力,為了強過身邊的「第一名們」,他們必須更用力的工作,甚至犧牲自己的生活。

不過,民國五十三年次,擔任花旗銀行金融同業處副總裁的黃毅,卻有一套與眾不同的工作哲學。進入花旗銀行十三年,黃毅從不加班,他只有一次在週末加班的紀錄,一個禮拜的應酬不超過兩天,回家絕口不談公事、不想公事。

這樣的人,仍然可以在花旗銀行裡擔重任。五年前,黃毅接下這個職位,帶領著近二十人的團隊,爭取與銀行同業、保險、證券、投信,甚至央行等法人機構的往來業務,五年來,這個部門對銀行貢獻的收入金額成長超過一倍。去年,這二十個人創造出十三億元的收入,並將國際科技大廠委外代工的觀念引進國內的銀行市場,推動銀行將核心業務的非核心能力業務委外給花旗代工。

工作一百分,對黃毅來說,並不困難,從民生國小班長、介壽國中模範生、建中到台大土木系、台大商學研究所畢業,黃毅是一般定義的聰明寶寶,工作對他來說,似乎應付得游刃有餘。

但是,工作一百分以外,他的生活也能一百分,就令人好奇了。黃毅充分保有自己生活空間的方式,不一定是什麼了不起的興趣或娛樂活動,但是,「工作只占生活的三分之一」,是他堅持的原則,因此,每年固定兩週以上的旅遊計畫,每週末固定逛書店、唱片行,每天早上與妻子散步去喝杯咖啡、吃早餐,以及音樂會等娛樂,都是他豐富生活的活動。

期許自己每年都要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讓「六十歲時回憶起來會微笑十秒」還有一件事可以凸顯他經營生活的用心。民國八十三年,黃毅已經是花旗的主管,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銀行的主管應該是一板一眼,嚴謹自律,但黃毅竟然報名參加 Marlboro公司(萬寶路香菸)所舉辦的西部探險活動,當時,台灣報名者眾,經過筆試、口試與體能測試,黃毅成為第十一名,是候補第一名。

幸運的,有名獲選者因故不能成行,於是他得以參加這為期十天的活動。在同伴裡,黃毅的銀行員身分顯得相當特殊。當時,這群人浩浩蕩蕩開往美國西部,從北邊到南邊,他們學西部牛仔的騎馬趕牛、玩吉普車、泛舟、越野車等十天,台灣的《民生報》等媒體還隨行報導每天活動。「過癮極了,」黃毅說,「如果到六十歲時,我想到一件事還會微笑十秒鐘,那麼我花一年來做這件事都值得。」因此,黃毅每年都告訴自己要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不管是工作或是旅行、玩樂。

一位與黃毅共事多年的同事形容,黃毅很懂得玩樂,是標準「WorkHard,PlayHard」的人。這個性格有什麼原因嗎?黃毅反問記者,「你認為,人生可以規畫嗎?」

父親驟逝,體會人生無常--「活在當下,更及時行樂」黃毅三歲時,父親就過世,得年三十五歲,除了一個姊姊、弟弟外,黃毅的母親腹中還懷著一個胎兒。直到現在,父親的死因仍然不清楚,「我們根本措手不及,前一天父親才覺得不舒服,沒想到隔天就走了,」黃毅說,「所以,你今天可能才生病,明天就掛了。」

因此,「要活在當下,更要及時行樂」的觀念一直深植在黃毅心中,他不要像他父親一樣。黃毅從來不相信人生可以規畫,也從來不會把生活切割成「求學、工作、退休、享樂」四個階段。在黃毅生活裡,他永遠把此刻可分配所有的資源,做最適當的分配,而不會把資源設想成可以儲存到未來的某一天再享用,根據這個原則,他的時間配置自然與多數人不同。

因此,問他是否為了追求保有高的生活品質,而放棄工作、放棄更上層樓的機會?黃毅覺得很好笑,「對我來說,這是極為自然的事,沒有放棄什麼啊!」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個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圓,有大有小,每個圓裡的成分也長得不一樣,「我非常篤定自己要的圓長什麼樣子,我做的每一件事,都符合這個圓的樣子。」黃毅說。

很多人,對金錢的追求有一個模式,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三千萬元,當達到第一個目標後,第二個目標就是一億元,然後,三億元是第三個目標,然後,就變成「錢奴」。

「為什麼我不會變成這個樣子呢?」黃毅曾經這樣研究自己,許久後,他終於知道,「人生真的可能很短」這個從小就深深影響他的觀念,是他所追求的人生,與別人最大不同的原因。

寧願工作得久一點,也要兼顧享樂--跑步時悟出「永遠不與別人競爭」的道理在「五年級生」裡(民國五十年到五十九年出生的這群人),許多人都想用力的工作十五年,然後,退休,好好的享樂。但是,黃毅從來沒想過要提早退休的問題,他不要這種被切割的人生,對他來說,「我永遠要一邊玩、一邊工作,即使可能要工作得久一點。」黃毅是少數還會認同「五十五歲退休」的「五年級生」。

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花旗競技場裡,眼見著別人都這麼戮力的拚績效,黃毅要如何保持心中的平衡感呢?「永遠不要與別人競爭,要與自己競爭。」這是他的法寶,也是他青年時期跑步悟出的一個道理。

黃毅念介壽國中時,為了訓練自己的意志力,每天早上都到公園、或台北體育場跑步,後來,他發現一個道理,在這個跑道上,隨時都有新加入的人,因此,此刻你所在的位置,到底是領先,還是落後別人呢?每個人的起跑點不同,加入時間不同,跑的距離也不相同,在你後面那個人,可能落後你,也可能是領先你的人。「很顯然,這是一個無法比較的問題。所以,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應該專注在自己的腳步上,隨時調節自己的呼吸,不要中途跌倒,或亂了腳步。」

黃毅的父親過世後,母親為了撫養幼兒,長期在外地當紡織廠的女工,即使黃毅已經擔任花旗銀行主管時,母親仍在餐廳裡洗碗,甚至為人幫傭。當時,黃毅下班後也還會到餐廳裡幫母親的忙。從小,黃毅由祖父母一手帶大,並生活在有五、六十個堂兄弟、妹的大家族,他從小就知道要如何自己解決問題,如何與別人共享資源,而在職場上成功。但是,黃毅清楚的認知,一切的成功,只為了活出豐富的生活品質。

從小的生活經驗,黃毅學會獨立,也學會與別人共享資源,並培養出等待成功的耐力。而且,「我把一個人當成人在經營,而不是當公司在經營。」因此極度工作,極度玩樂是他想活出的人生彈性。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

近幾年來,我失去幾個職場上認識的朋友,他們以相同的節奏離開,根本來不及道別,我甚至連他們離去當時到底痛不痛苦都無從揣測,也幫不上忙。一個是營業單位的新鮮人,退伍後第一份工作,鏖戰數月,好不容易業績稍有起色,卻在某個盛夏早晨上班途中的紅綠燈前方,趴在駕駛座上停止心跳呼吸,那時,他還不滿二十五歲。

另一個在日本商社工作,經常出差應酬加班,總是自豪身體壯得像條牛,沒想到卻在幾個禮拜前猝死。那個晚上看起來毫無異狀,他照舊因為加班錯過晚餐,照舊跟幾個同事吃宵夜,喝了一些冰啤酒,進了家門之後,在妻子面前倒下,送醫已經回天乏術,三十幾歲的人生,劃上休止符。

他們從自己的人生中瞬間抽離,也從職場同儕的集體記憶裡消失,我或許略知他們在工作上面臨的壓力與瓶頸,卻不曾體恤他們身體的脆弱,工作霸佔了他們得以喘息的時數,他們經常憂慮業績無法達成,新產品沒辦法順利上市,趕不及提案給老闆,他們在家庭與職場之間、人生與事業當中失去身體的主控權,即便公司給了他們優渥的待遇、高額的團體保險、昂貴的健康檢查補助,卻還是彌補不了生命倉促煞車的遺憾。

企業總是不斷強調績效,工作狂主管也總是大方打亂員工的生理時鐘,許多上班族的人生因此失去平衡,讓原本只應該share三分之一時數的職場鐘點,殘酷侵蝕了另外三分之二得以休閒與睡眠的美麗時光。

老闆或許每天關心工作進度,卻不曾問過員工有沒有長期便秘的煩惱;稽核可能按月追蹤交際費用,卻沒興趣知道員工的膽固醇有多高;同事之間也許計較誰的升遷快、誰的薪水高,卻沒想過誰的快樂多、誰的睡眠品質好。

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將工時長短與貢獻度忠誠度綁在一起,樂意加班心甘情願留在公司待命的人,經常獲得褒獎讚美,而準時下班抗拒超時工作的人,則被嫌棄。嚴苛定義中,不乏欣慰的暖流。早就聽說一個出版社總編輯堅決反對員工加班,一到下班時間就急著趕人,他希望工作伙伴可以擁有足夠的睡眠與休閒,離開辦公室就把工作鎖在抽屜裡,一走出辦公大樓就走進自己另外三分之二的人生。

另一家企業老闆更妙,索性把每週放假前的午後也大方送給員工,鼓吹同事去喝下午茶、泡個不擁擠的露天溫泉、或者來一趟精油芳香療程。

我喜歡這種人性關懷取向的溫暖體貼,而非咄咄逼人的淘空式冷漠,當然,我也敬佩這些準時要求員工下班的老闆,他們所營造的健康快樂上班概念,是這個講究高倍速競爭的職場生態中,最迷人的荒漠甘泉。

許多企業或許記得定期保養大小事務機器,為它們更換耗材檢測線路添加潤滑劑,卻疏於打理員工的身心狀況,或急於測試員工的容忍極限,期待在薪水額度之內獲得超值對價;而員工同樣高估自己的能量,總以為吞幾顆胃藥就能撐過身體苦痛,總以為每天睡三小時不成問題,或者多喝幾杯黑咖啡就能增加幾個小時的續航能力,甚至,仗著年輕、仗著體力好,就放肆熬夜、應酬、緊張、多疑,或看著自己的臉色變得蠟黃蒼白,以為多敷幾次臉,多吞幾顆維他命,應該就 OK了吧!

職場電腦化之後,上班族經常把自己也當成不當機的CPU,即便體內的肝、膽、胃、腸、腎、心臟、血管、淋巴、內分泌、自律神經、脊椎或視網膜,已經悄悄舉牌抗議了,而一徑在職場上逞強的人啊,不要自以為是無敵鐵金剛,身心的bug早就呼天搶地了。

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以及更多被忽略的員工健康警訊,在屢屢被誇大歌頌的幾波職場生態革命中,在網路改變了無時差的全球化競爭之後,人類的生理機能並不具備24小時運轉的本事,朝九晚五原該是最符合養生的工時概念,所有企業體,甚至所有工作者,是該逐步修正超時賣命的工作哲學,回歸健康工作的職場概念囉!

下班了,勇敢收拾公事包準時離開吧!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風景,在玻璃帷幕大樓之外的天空跟你招手呢!